“7·19”暴雨使馬會河暴漲,湍急河水的猛烈沖刷,讓上三里村村北的“截引潛流”水利工程遭了大殃:潛流暗壩全部淤平,水泵、管道等配套設(shè)備全部損毀;青年洞過水深1.5米,淤泥沒膝蓋,洞體五成報廢;匯流渠淤泥深兩米;朝陽渠全部淤平,七成渠身損毀。
“上三里村的‘截引潛流’工程構(gòu)造奇特,充滿了智慧,在武安水利工程中可是出了名的,河北省原省委書記呂玉蘭曾為其題詞‘旱能保
收,澇能抗洪’,是我們上三里人的驕傲。”上三里村村主任王彥民談起這個水利工程言語中充滿著自豪。他告訴記者,“截引潛流”水利工程始建于1973年春,于 1975年冬完工,工程包括高20米的暗壩、200米的青年洞、80米的匯流渠、320米的朝陽渠、200米的潛流洞、1500米的暗流管道、5個水井,由上三里的村民義務(wù)出工,歷時3年建造而成,動用土石方35萬立方米??扇缃?,這個讓上三里村村民引以為豪的水利工程被洪水沖得慘不忍睹,讓全村人痛心不已。
洪水沖垮了水利工程,可沖不毀上三里村全體村民的意志。“我們?nèi)甯孛娣e共2700畝,依靠這個水利灌溉的耕地面積就達到了2000畝,它可是掌握著我們村農(nóng)業(yè)命脈的水利工程,咱得重新修起來。”上三里村黨支部書記郭海祥把支村兩委班子集中到了一起,大家商量后決定:自己動手修大渠!
“走,修大渠!”修復水利工程的消息一傳開,村民們穿上雨靴,帶上鐵鍬、水桶、木棍等工具就來了。從早上5點,一直干到下午天黑看不見,父子組、夫妻組、婆媳組,每天不用廣播,大家就都來了。“這個工程就
像自己養(yǎng)大的孩子,損壞了心里疼得很。”70歲的王元山告訴記者,當年20多歲時自己親身參與建設(shè)了這個工程,從修復那日起他便每日都來。39歲的王慶華是村民里受災最重的,400畝地被沖毀了180畝,2500棵樹被沖走,直接損失70多萬元。“水災發(fā)生后,我著急得吃不下去飯。這水利工程系著心呢,不能再讓悲劇發(fā)生了,要趕快修復這工程。”王慶華說道。他和媳婦顧不上自家被毀的莊稼地,把孩子丟給老人看管就都趕來修渠。
“‘截引潛流’水利工程修復是個大工程,僅憑我們自己很難做到,多虧了武安市審計局幫扶工作組和鄉(xiāng)里領(lǐng)導的幫助。”郭海祥說。武安市審計局幫扶工作組了解情況后,第一時間為他們撥付了5萬元修復工程啟動資金,并向武安市水利局打報告申請水泵、管道等配套設(shè)施;鄉(xiāng)里則為他們協(xié)調(diào)水泥等物料,支援工程的修復。“目前,朝陽渠、匯流渠、青年洞的淤泥已經(jīng)清理干凈,暗壩的淤泥也已清理一半。要干就一定要干好。下一步,我們將對渠道進行維修加固,還要加高棚頂,一定把上三里的‘截引潛流’工程恢復成原樣!”郭海祥信心滿滿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