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wǎng)上流傳著一條消息,稱國際期刊《微生物》上發(fā)表了最新研究成果,發(fā)現(xiàn)北京霧霾中含有的抗生素耐藥基因種類最多,人類吸入后會出現(xiàn)耐藥性,最終抗生素將對它束手無策。此消息一出,引發(fā)公眾關(guān)注。
若如網(wǎng)傳消息所說,是不是意味著霧霾下呼吸就會讓人生病?出現(xiàn)耐藥性是不是就無藥可救?怎樣才能避免霧霾危害?
相關(guān)專家對此給予解答。
吸入細菌可能生病需要3個條件
“細菌的耐藥性和致病性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耐藥性增加并非意味著致病性增強。”專家解釋說,在我們周圍的環(huán)境中,有大量細菌存在,不僅在空氣中,在口腔、鼻腔、呼吸道、胃腸道等,都存在細菌或真菌。多數(shù)細菌與我們是共生共存的關(guān)系,因此對人體無害。而人體自身具有免疫力,這些細菌多數(shù)對正常人沒有致病力,甚至有些細菌是有益的,所以公眾不必盲目恐慌。
瑞典哥德堡大學抗生素耐藥性研究中心主任拉森教授反復強調(diào),北京霧霾樣本中檢測出的抗生素耐藥基因是使細菌對抗生素產(chǎn)生耐藥性的基因,只會存在于細菌上面,并不會使人類對抗生素產(chǎn)生耐藥性。只有全部滿足以下3個條件時,含有這種基因的細菌才會令人擔憂:一是證明這種細菌屬于可以引發(fā)疾病的細菌;二是這種細菌在空氣中具有活性;三是空氣中存在極大數(shù)量的此種細菌。
只有3個條件完全成立,人們才可能因為吸入空氣中的細菌而生病。
根據(jù)《微生物》上發(fā)表的這份報告,北京霧霾樣本中的細菌是否具有活性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拉森教授表示,“大多數(shù)細菌在空氣中會因為食物不足而死亡。”
耐藥性增加不意味著致病性增強
“發(fā)現(xiàn)耐藥基因,不等于發(fā)現(xiàn)耐藥菌;不是有耐藥細菌就會讓人感染。”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微生物系博士傅賀分析,“即使有人不幸感染了,人體還有強大的免疫系統(tǒng)(包括各種免疫細胞)以及共生的微生物群系,它們是我們健康的最終守護者”。
北大基礎(chǔ)醫(yī)學院免疫系教授王月丹表示,論文中所說抗生素耐藥性基因指的應該是帶有耐藥基因的細菌,而不只是帶有耐藥基因的質(zhì)粒。如果只是基因的質(zhì)粒,那么就不存在危險,因為它不是生物體,不會傳播,也不會導致疾病。“我們機體對抗細菌,主要還是依靠自身的免疫系統(tǒng),而不是抗生素,細菌可以耐藥,但不能耐受免疫系統(tǒng)。”王月丹解釋說,細菌進入人體后,會先“找房子”企圖居住下來,但如果免疫系統(tǒng)在工作,這些細菌就待不住,要么會被人體排泄出去,要么被其他菌群消滅,成不了“氣候”。
拉森也說,現(xiàn)在人們沒有必要對提到的北京霧霾樣本中的耐藥基因有任何恐慌,目前的研究只表明北京霧霾的空氣里存在抗藥基因,并不表明攜帶這些抗藥基因的細菌同時能夠致病。
抗生素的濫用助長了耐藥菌的蔓延
“我覺得公眾對這個事兒,沒有必要恐慌。”王月丹認為,因為細菌在空氣中無處不在,耐藥細菌也可以像其他細菌一樣在空氣中生存,甚至播散,“這是再正常不過了”。
“地球是一體的,沒有世外桃源”。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副研究員付彥對王月丹的說法表示認同,耐藥菌的存在是普遍現(xiàn)象,只不過受人口密度不同、流動性大小等因素影響,不同地區(qū)在數(shù)量、種類上有些差異。
因此,王月丹強調(diào),耐藥菌只是對抗生素產(chǎn)生耐藥性,不會對人體免疫力產(chǎn)生破壞。
但付彥表示,耐藥菌是很久以來一直存在的問題,和抗生素濫用有密切關(guān)聯(lián)。為了防止抗生素濫用,衛(wèi)生部門將抗生素列為處方藥。“即使這樣,也不能完全杜絕抗生素的濫用。”
“抗生素的濫用助長了耐藥細菌的蔓延,這是不爭的事實。”傅賀說。
鏈接
霧霾天的防護很重要
需要強調(diào)的是,雖然霧霾中的耐藥菌不會致病,但并非說霧霾無害。中國抗癌協(xié)會科普宣傳部部長支修益表示,遇到PM2.5“爆表”的霧霾天氣,減少出門是自我保護最有效的辦法。根據(jù)國際頂級流行病學期刊《美國流行病學》發(fā)表的由北大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環(huán)境與健康中心研究員黃薇等人在西安市所做的PM2.5相關(guān)的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在排除了年齡、性別、時間效應和氣象等影響因素后,當PM2.5濃度每立方米增加到103微克時,居民全部死因的超額死亡風險會增加2.29%,心腦血管疾病增加的超額死亡風險更高,為3.08%。
因此,霧霾天盡量不要外出。如果一定要出門,也要最大限度減少室外停留時間,而且要佩戴能夠防可吸入顆粒物的口罩。同時,盡量避免騎自行車,避開交通擁擠的高峰期以及車輛多的路段,以免吸入更多汽車尾氣和空氣中的有害化學成分。霧霾天氣出門回來后,要及時洗臉、漱口、清理鼻腔,去掉身上所附帶的空氣污染殘留物,以防止PM2.5對人體特別是老年人和兒童的健康危害。洗臉時最好用溫水,這樣有利于洗掉皮膚上的PM2.5顆粒。清理鼻腔時,可以用干凈棉簽蘸水反復清洗,或者反復用鼻子輕輕吸水并迅速擤鼻涕。除了面部清理,身體裸露的皮膚部分也要清洗。
“建議公眾在霧霾天氣不要開窗,如確實需要開窗透氣的話,應盡量避開早晚霧霾高峰時段。”支修益說,可以在自家陽臺或室內(nèi),多種植綠色植物,如綠蘿、萬年青、虎皮蘭等綠色冠葉類植物,因其葉片較大,吸附能力相對較強。也可以使用空氣凈化器和加濕器,市面上很多空氣凈化器都以凈化空氣中的細微顆粒物為主,對PM2.5有很好的吸附效果,但在使用時要注意勤換過濾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