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肉石收藏家于瑞軍攜肉石藏品“東坡肘子”赴臺參加“海峽兩岸賞石文化交流展”,因其品相色澤與臺北故宮博物館內(nèi)的“東坡肉石”不相伯仲,被臺灣賞石界稱為“中華第一肉石”。同年8月,在中國觀賞石博覽會上該肉石藏品被正式賦名“東坡肘子”。
臺灣資深賞石理論家黃忠勝介紹說,“東坡肘子”較“東坡肉石”更為大而亮麗,臺北故宮內(nèi)的肉形石受限于博物館形態(tài),不能輕易向外界展出,而姐妹石的“東坡肘子”在民間開展,滿足了人們目睹國寶的熱盼。“東坡肘子”與“東坡肉石”相互輝映,如同承載了兩岸歷史。
中國觀賞石協(xié)會科學與藝術顧問雷敬敷表示,“中華第一肉石”落戶冬奧城市張家口,有利于賞石文化的發(fā)展與傳播。肉石是一種天然的藝術品,體現(xiàn)出不同地域特色,從而形成賞石文化。他希望將單純的賞石文化推廣到文創(chuàng)的發(fā)展途徑,以文化創(chuàng)意衍生品加大對賞石文化的宣傳。
于瑞軍說,北京張家口申冬奧成功,兩岸互動更為頻繁,“東坡肘子”和“東坡肉石”被譽為姐妹石,代表了一脈相傳的含義。他希望讓人們在觀賞肉石的同時,能遙想到祖國彼方的另一塊肉石,進而了解兩岸歷史,促進兩岸文化交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