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鹽山縣季莊村一戶普通的農家小院里,王樹邦、魏鳳華夫婦正幫著16歲的殘疾兒子王同磊練習走路。王同磊患有痙攣型腦癱,雙腿無力、雙足內翻、雙腳后跟幾乎無法著地,他正借助專門焊制的鐵架子,一步步艱難地挪動著,王樹邦夫妻分列兩旁悉心守護著,在烈日當空的炎炎夏日,一家三口很快便汗流浹背濕透了衣衫。
醫(yī)院外角落里 撿回奄奄一息的棄嬰
誰能想到,眼前這個步履維艱的殘疾男孩和王樹邦夫婦并沒有絲毫的血緣關系,而是夫妻兩人16年前撿回的一名棄嬰。
16年前一個寒冷的冬天,魏鳳華陪丈夫王樹邦去醫(yī)院看病。他們無意中在醫(yī)院外一個角落里看到一個紙箱,紙箱里面放著一個用小被子包裹著的嬰兒,嬰兒當時凍得臉色發(fā)紫,根本就哭不出聲來,看著讓人頓生憐憫之心。魏鳳華用手撫摸了一下孩子的臉龐,感覺孩子的氣息非常弱,來不及多想,就抱起了這個奄奄一息的嬰兒。夫妻倆明白了,這是一個棄嬰,說不定還身有殘疾,“但我們沒有想更多,這是一條命,還是先抱回家再說吧。”
半年后,夫妻倆發(fā)現(xiàn)這個孩子反應有些遲鈍、雙腳異常。一周歲時,孩子連翻身、爬動都不會。到醫(yī)院一檢查,孩子被確診為痙攣型腦癱。據(jù)醫(yī)生介紹,痙攣型腦癱的典型癥狀是剪刀步、踮腳尖、腳跟不著地、四肢僵硬。王樹邦有些猶豫地對妻子說:“我原本就常年有病,孩子還這樣,以后你的負擔太重了,咱家的日子可咋過啊?”魏鳳華說:“孩子多可憐呀,他父母已經挺狠心拋棄了他,咱既然撿來了,可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孩子沒人管吧!”
要給這個不幸孩子一個溫暖的家
樸實善良的夫妻二人決定繼續(xù)撫養(yǎng)王同磊,讓他也享受父母的疼愛,也擁有和其他健康孩子一樣完整的家。
這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原本經濟條件就不好,王樹邦患有糖尿病干不了重活,兩個女兒都在上學,魏鳳華還要照顧自己母親以及患病的公婆,家里多了這么一個殘疾孩子,生活變得更加困難了。
有很多人勸魏鳳華:“殘疾棄嬰養(yǎng)大了也是累贅,還是放棄吧。”她卻堅定地說:“既然把孩子抱回家,我就是孩子的娘,我們要給這個不幸的孩子一個溫暖的家。”從此,夫婦二人抱著腦癱兒子多次去滄州、石家莊等地給孩子看病,希望奇跡出現(xiàn),孩子能好起來、站起來。
“王樹邦自打年輕起就患有糖尿病,隨后又由糖尿病引發(fā)了并發(fā)癥。近幾年,他每年都要住院治療,前兩年因視網(wǎng)膜病變,還做了兩次手術,如今他的視力模糊、身體乏力、胳膊疼痛,只能在家待著養(yǎng)病。”鄰居說,這個家庭生活非常困難,為了給孩子看病,王樹邦夫妻二人可以說是傾其所有毫無保留。盡管全家人享受低保,但高昂的醫(yī)藥費還是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所幸在當?shù)貧埪?lián)的幫助下,王同磊先后做了兩次跟腱松解手術,經常接受腦癱康復訓練。
每天都要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
為了照顧好殘疾兒子,魏鳳華每天都要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
每天,夫妻倆輪流幫助兒子疏松肌肉、活動關節(jié),按照醫(yī)生的囑托進行痙攣型腦癱的訓練,攙扶著孩子學習站立、練習走路。54歲的魏鳳華說,自己年齡雖然不是太大,但現(xiàn)在已力不從心。“我只有90多斤重,原先我自己就能抱著兒子去醫(yī)院練習走路,現(xiàn)在根本弄不動了。兒子上下炕,都需要丈夫幫一把。兒子練習走路,也只能依靠鐵架子,我們在旁邊扶一扶,以防止他摔倒。”
經過王樹邦、魏鳳華夫婦的悉心照料,如今王同磊會說一些簡單的話了,還能寫一些簡單的詞句,能自己吃飯,有時依靠架子自己也能挪動幾步。魏鳳華說,她也知道孩子難以康復,“但是,我要盡到一個當娘的責任,每天必須幫著兒子鍛煉,這已成為我每天生活中的頭等大事,我要一直堅持下去,伺候兒子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