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醫(yī)務工作者的宋曉鵬早在2011年,便在市紅十字會舉辦的造血干細胞集體采樣活動中簽下同意書,留樣入庫。去年8月的一天,宋曉鵬突然接到中華骨髓庫河北省分庫工作人員的電話,告知他與一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吻合,并詢問是否愿意捐獻造血干細胞。
宋曉鵬沒有絲毫猶豫,立刻表示同意,并主動加強身體鍛煉,改變生活習慣,確保能夠順利捐獻。
就在他要去省二院捐獻前,一向支持宋曉鵬的妻子卻猶豫了。原來,當時宋曉鵬正在北京陪護患病的父親,而家里兩歲的兒子又連續(xù)發(fā)燒數(shù)日。妻子心疼疲憊不堪的丈夫,擔心捐獻會影響身體,卻又分身乏術(shù),不能前去陪伴。宋曉鵬在電話里勸說妻子:“造血干細胞配型成功的可能性很小,只有30萬分之一的幾率,我就是這30萬分之一。捐獻造血干細胞對身體沒有什么影響,只是耽誤幾天時間,就能夠挽救一個人,一個家,值了。”在宋曉鵬的耐心解釋下,妻子終于同意了。
捐獻當日,宋曉鵬鄭重地在《造血干細胞移植志愿者外周血采集志愿書》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捐獻過程歷時近4個小時,采集到的206ml懸液將被運送到患者所在的醫(yī)院進行移植。
捐獻成功后,宋曉鵬拒絕了醫(yī)院方面多留院觀察一天的要求,趕去看望父親,盡兒子的孝心。
每當別人對宋曉鵬投來崇敬的目光并稱贊他時,他都會淡淡地說:“我只是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希望通過這次捐獻,向大家普及造血干細胞捐獻知識,帶動更多人成為中華骨髓庫的志愿者,救助更多患者。”(記者袁佳通訊員武戎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