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額存款利息誘惑往往讓投資無門的“金主”們趨之若鶩,殊不知此中蹊蹺重重。近日,又有一起借銀行存款進行詐騙的大案浮出水面,涉及金額竟高達4.2億元。讓人奇怪的是,被告并非銀行內(nèi)部人員,卻能順利地將他人存款收入囊中,行騙手段并不高明,卻能讓受害者深信不疑,步步深陷。28日,記者從浙江省紹興市中級人民法院獲悉,該院公開開庭審理了這起案件。
2011年3月,在浙江建德做生意的被告人盧某需要大量資金周轉(zhuǎn),便找到了江蘇人錢某某,錢某某又通過自己公司員工聯(lián)系到了受害人林某,提出只要林某在銀行開設(shè)個人賬戶,規(guī)定期限內(nèi)不查詢、不轉(zhuǎn)賬、不支取、不開設(shè)電子網(wǎng)銀,就可以獲得年利率20—24%的高額利息。
于是,林某就在杭州某銀行開設(shè)了一個活期賬戶,錢某某等人以銀行內(nèi)部需要確認為由要走了他的開戶身份證號碼、賬戶號和賬戶初始密碼。此后沒多久,林某就收到回復(fù),銀行已經(jīng)確認,可以存錢了。于是,第二天,林某就向賬戶里存入了1350萬元,為安全起見,在存錢前林某將初始密碼進行了更改。但他不知道的是,就在所謂的“銀行確認”的短短幾個小時內(nèi),盧某的員工已經(jīng)和銀行員工程某(已判決)勾結(jié),私自給他的賬戶開通了網(wǎng)上銀行業(yè)務(wù)并由盧某公司的員工冒領(lǐng)了賬戶U盾,相當于此時他的賬戶被“開了后門”,而更改賬戶密碼并不影響網(wǎng)上銀行使用。
據(jù)起訴書指控,被告人盧某等人通過以上方式騙取了林某人民幣1350萬元,以支付利息方式歸還126.9萬元,實際騙得1223.1萬元,盧某將資金大部分用于歸還債務(wù)、支付前期高額借貸利息。而這并非是盧某等人第一次用這個方式詐騙,在此之前,盧某等人在江蘇就曾以這樣的方式行騙,騙得3.3億余元。
除了詐騙罪之外,盧某被指控的另一項罪名是變造金融票證罪。原來,他和浙江上虞一銀行的支行行長鐘某(已判決)串通,通過涂改存折的方式,獲取了被害人賬戶上8000萬元的資金。
在庭審現(xiàn)場,控辯雙方圍繞罪名與犯罪事實進行了激烈的辯論,盧某辯稱自己是為了做生意在籌措資金,只是通過“銀行操作”把這部分錢轉(zhuǎn)給自己使用,之后再通過銀行歸還:“我只是通過一種變相的辦法籌措資金做企業(yè),如果行為不當也只是違規(guī)的行為,不存在違法的行為。”
目前,該案仍在審理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