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有3000多年歷史的甲骨文,以其獨特魅力吸引了眾多書法家和甲骨文愛好者。而在蘇州,甲骨文竟然走進了小學和書院的課堂,“甲骨文慧畫”的獨特授課形式引起了學生們的興趣。
21日下午,蘇州市金閶實驗小學多媒體教室內(nèi),30名低年級學生饒有興趣地上著甲骨文課。老師繪聲繪色地講述故事,不時指著PPT課件中幾個奇形怪狀的象形字提問。“猜猜這是什么字?”
這些一、二年級的孩子漢字都沒認識多少,怎么學起晦澀難懂的甲骨文?他們能認出幾個字?讓記者倍感驚奇的是,孩子們紛紛舉手回答,有的學生甚至站起來搶說答案。從簡到難,課件中30多個甲骨文幾乎都被認出!
“好玩!我認出了好幾個甲骨文,老師獎勵我2張卡片!”一(5)班的馬許毅興奮地說。
“才開了2次課,學生們都很喜歡,課堂氛圍特別活躍。”一旁聽課的王靜璧老師介紹,學校聘請了蘇州萬象書院的王潤城老師每周一下午教授兩節(jié)課。“王老師用講故事串聯(lián)甲骨文,激發(fā)興趣、調(diào)動積極性,每個甲骨文配上象形圖畫,讓學生從字源方面更好地了解漢字。”
這位甲骨文老師,并非頭發(fā)花白的老者,而是個80后。“2005年,我在大學換了5個專業(yè)走投無路時,去北京妙峰山書院苦讀國學經(jīng)典,出師后從事兒童經(jīng)典教學。”王潤城告訴記者,通過教學過程中的觀察,他發(fā)現(xiàn)4—12歲的孩子都喜歡畫畫,畫畫屬于圖像思維,甲骨文恰好具備圖像思維的特點,于是他嘗試用甲骨文教兒童識字。
2014年,在積累了大量教學經(jīng)驗后,《樂活仙谷》這套書應運而生,受到孩子們的歡迎。王潤城在書中創(chuàng)造了一個猶如世外桃源般的“樂活仙谷”,塑造了杏花村、致遠村、梅山書院、大有莊等好玩的地方以及萬里先生、炸糕李等一些鮮活的人物,將幾百個甲骨文字串成完整的故事。
“為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蘇州大學國學研究所所長、蘇州萬象書院院長余同元教授表示,這里的小學就是指文字學,古人讀書都是從識字開始。今天學校語文識字課堂也教授字形、字音、字義方面的內(nèi)容,相對零散些,離生活也比較遠。書院秉承識字傳統(tǒng),借鑒現(xiàn)代教育理念,以文化為土壤,以兒童為中心,融合甲骨文繪畫、手工、建模等這些活潑有趣、充滿挑戰(zhàn)性的方式來觸摸中國漢字,更能激起孩子的想象力和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