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無聊啊,你陪我聊會兒天唄?”“酒喝多了,不知道怎么回家了,能派個車過來送我回家嗎?”“我跟老公吵架了,被鎖在門外面了……”這些不是朋友間的聊天,而是打給110的電話。據統(tǒng)計,2016年全省各級公安機關指揮中心接報警1361.1萬起,其中無效警情達995.3萬起,占全部報警量的73%。
3月20日,記者來到石家莊市公安局指揮中心,聽到的是此起彼伏的電話鈴聲以及接警員快速的回答聲。石家莊市110指揮中心主任朱爭告訴筆者,他們最大的困擾就是無效警情太多,既令接處警人員不堪重負,也擠占了寶貴的報警資源。
在無效警情中,騷擾電話和咨詢電話居多。2016年,全省共接騷擾電話319.1萬起,占全部警情的23.4%,幾乎與有效警情數(shù)量接近。而咨詢電話在無效報警中數(shù)量最多,2016年全省共接咨詢電話400.8萬起,大部分是咨詢政府其他部門業(yè)務。接到此類電話,有的靠接警員耐心細致地調解,有時還需要民警第一時間趕到現(xiàn)場。“更重要的是,一些報警人時常糾纏不清,接警員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進行解釋,使得真正有需要的人無法打進電話。”朱爭說。
為解決無效報警擠占110報警資源問題,去年5月1日起,我省在全省范圍內實行非警務報警與公共服務平臺分流對接。根據省政府辦公廳印發(fā)的通知,110報警服務臺接到非警務報警電話,對非緊急求助報警,應告知報警群眾負責該事項的公共服務熱線電話或職能部門受理電話。目前,通知明確的28個公共服務平臺熱線在我省各地的開通率普遍保持在90%以上。此外,承德還增設了民政救助、社區(qū)服務、司法調解等熱線電話;衡水將群眾關注的“出租車司機與乘客糾紛”、“自來水管道破裂跑水”、“燃氣泄漏”、“熱力供暖糾紛”等熱線一并納入分流,確保群眾各類求助都有部門對口處理。
“新政”實施以來,全省公安機關共接報警918萬起,其中非警務報警137萬起,分流31萬起。然而,與去年全年日均無效報警2.7萬起、日均咨詢電話1萬余起相比,分流效果并不理想。
在基層民警看來,非警務報警分流面臨著諸多現(xiàn)實難題。石家莊市公安局西清綜合警務站去年接到多起勞務糾紛處警任務,而這本屬于非警務報警。“在這些勞務糾紛中,有的是夜間打來電話,分流的相關服務熱線已無人值守。有的報警人情緒十分激動,對分流做法不理解。有的報警人還提出,是相關部門告知通過報警解決的。”石家莊市公安局西清綜合警務站民警王永輝說。
省公安廳情報(指揮)中心副主任李中亮坦言,雖然省政府辦公廳印發(fā)的通知明確了110和相關服務熱線的受理范圍,但卻并沒有對分流工作對接主體進行明確,影響了分流工作的運行效果。“如果相關部門職責未能明確,110不受理,老百姓就可能救助無門。”
目前,針對群眾的110報警求助,如果事關群眾人身財產安全的緊急求助,即使超出公安機關職責,警方也會迅速進行先期處置,同時通報相關部門、單位派員到現(xiàn)場處置。
“公眾遇到事找110,既是對110的信任,也是一種心理依賴和路徑依賴。”省社科院社會發(fā)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王立源提出,可以借鑒湖南、山東等地的改革經驗,通過資源整合、合理設置,借助信息互聯(lián)、政務互動等方式,將12345政府熱線等打造出110這樣的品牌效應,讓群眾能夠隨時隨地求助有門。只有將擁堵在110線路上的眾多問題拆解出去,才能真正實現(xiàn)為110減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