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遺產(chǎn)日的承德主場城市活動開幕式上,與會領導向長城保護員代表頒發(fā)了工作證書和巡查制服。目前,長城沿線有3000多名長城保護員,他們中多數(shù)都是當?shù)剞r(nóng)民志愿者,年齡跨越大,既有二十歲出頭的青年人,也有六、七十歲的老人。文化遺產(chǎn)日當天的活動中,他們當中的15位典型代表從各地趕來,接過工作證書、穿上新的巡查制服,從此長城保護的歷史開啟了新紀元。
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高度贊揚了長城保護員在艱苦條件和惡劣環(huán)境下所付出的努力。劉玉珠也表示到,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長城保護工作,2015年進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確要求。目前,國家文物局和長城沿線的15個省(市)區(qū)正在抓緊落實相關政策和措施。
2006年國務院頒布了《長城保護條例》,這是我國首次為單項文化遺產(chǎn)保護立法?!稐l例》明確了長城內(nèi)涵、保護原則、保護體系、各方責任、管理要求、獎懲規(guī)定等等。按照《條例》要求,國家文物局指導各地開展了長城資源建檔,劃定了部分長城資源點段保護區(qū)劃,設立了保護標志碑、界樁等18000余個。同時,進一步加大執(zhí)法督察力度,自2009年以來已督察督辦20余起長城違法案件,堅決糾正破壞文物、違法建設、過度開發(fā)等違法犯罪行為。
2006-2010年,國家文物局組織長城沿線各省(區(qū)、市)1300余名專業(yè)技術人員前后歷時5年,行程數(shù)十萬公里,完成了全國各時代長城資源調(diào)查工作,全面記錄長城時代、位置、形制、保存和管理第一手資料。2012年,國家文物局按照《長城保護條例》要求,組織相關領域?qū)<彝瓿砷L城資源認定,確認長城修建年代為春秋至明共12個時代,總長度超過21000公里,資源總數(shù)超過43000處,分布在我國15個省(區(qū)、市)的404個縣、區(qū),并實現(xiàn)了每個長城資源點段都有唯一、詳細的“身份證”號碼,即長城認定編碼。
2005年至2015年,按照輕重緩急原則,以消除險情為目標,國家文物局組織各省(區(qū)、市)全面啟動長城保護規(guī)劃編制工作,陸續(xù)實施長城墻體、界壕、烽火臺、關堡保護維修項目超過210項,維修、加固各時代長城超過410公里、單體建筑1400余處,消除了一大批長城資源點段存在的安全隱患;完成了山海關長城一期、嘉峪關關城等重點工程,大幅提升了展示水平、接待能力,得到當?shù)厝罕姾蛧鴥?nèi)外游客的好評。
文物部門定期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向全社會通報長城資源調(diào)查認定和保護管理情況;組織“文化遺產(chǎn)公開課——長城腳下的課堂”等活動,并通過大眾媒體加大宣傳普及,擴大長城保護社會影響力。與此同時,國家文物局還鼓勵各地聘請長城沿線民眾擔任長城保護員、志愿者,負責日常巡查等一線保護任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基層文物工作者嚴重缺乏問題。
從總體上看,通過過去10年的工作經(jīng)驗,我們已經(jīng)摸清了長城家底,初步建立起保護框架,實施了一大批長城保護項目,向社會宣傳了長城知識和保護理念,長城保護管理水平有了顯著提升。
6月11日,對于49歲,已干了11年長城保護員的白春向來說,是個特殊的日子。這一天,他和十幾位保護員成了首批領到由國家文物局頒發(fā)的“長城保護員證”和巡查制服的代表。
白春向守護的長城位于河北省灤平縣五道梁村。“我就是五道梁村村民,現(xiàn)在好多人都叫我‘長城老白’。”白春向說,談及保護長城,首先要從破壞長城說起。“我們那里的長城緊鄰金山嶺長城,是磚砌結(jié)構(gòu)的明代長城。我小的時候,家家戶戶蓋房、壘牲口圈都會爬到山上搬長城青磚,可以說我也曾經(jīng)破壞過長城。”白春向說,作為一個生長在長城腳下的人,起初他對長城的歷史價值并沒有太多了解。“2004年,長城文化公社的志愿者到我們那里去研究長城,從他們那里我第一次認識到長城作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重要歷史和文化價值。”
自那時起,長城在白春向眼里再也不是破敗不堪的磚墻。“2005年,縣里選長城保護員,我就報了名。”白春向說,五道梁長城屬于一段野長城,每年5月至10月,都會有許多北京來的游客到此爬長城。為了保障游客安全,更為了看護長城不受到人為破壞,白春向在日常巡查之外,又肩負起了向?qū)У墓ぷ鳌?/p>
目前全國共有長城保護員3400余人,覆蓋長城沿線全部省市區(qū)縣。2003年,秦皇島市首創(chuàng)“長城保護員”機制,請那些有保護長城積極性的農(nóng)民分段進行巡護,政府給予每1000多元的補貼。目前,秦皇島市已建立完備的市縣鄉(xiāng)村四級長城保護網(wǎng)。保護員在日常巡查時,可以及時勸阻、制止個人的破壞行為,對于有可能破壞長城的線索及時上報。正是得益于他們的日常巡護,一些在長城保護范圍內(nèi)的建設工程被叫停,做到防患于未然,取得顯著效果。此舉引起國家重視,長城保護員制度被寫進2006年國務院頒布的《長城保護條例》。但是長期以來,全國各地的長城保護員只是一支自發(fā)的、松散的志愿者隊伍。如今向他們頒發(fā)工作證和巡查服,標志著這支隊伍正在向規(guī)范管理的“正規(guī)軍”方向發(fā)展。
國家文物部門:保護長城的重點并不是大規(guī)模修復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顧玉才強調(diào)到,考慮到因為歷史、自然等各方面原因,長城呈現(xiàn)出不同的保存狀況和整體風貌,因此,對長城的保護應采取“重點維修”與“全線保護”相結(jié)合的保護方式。“十三五”期間,國家文物局將繼續(xù)把搶險加固、消除隱患作為當前長城保護的首要任務。遵循不改變文物原狀和最小干預的原則,進行長城保護、修繕,不進行大規(guī)模修復或復建,并根據(jù)實際特點和需求不同,采取有所區(qū)別的措施。對于遺址類長城,以補缺、支護、減緩風化措施等為主,盡量延緩殘損速度。對于位于參觀游覽區(qū)的磚石長城,則可考慮展示和游客安全需要,根據(jù)確鑿歷史依據(jù),對部分區(qū)段進行少量修復或復建,并注意加強專題博物館、陳列室建設,提升長城展示水平和服務社會能力。
據(jù)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顧玉才介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都設有專門的保護機構(gòu),但由于長城的特殊性,僅靠設在重點地段的保護機構(gòu)、國家的人員資金投入,是不足以保證長城安全的。因此需要借助、也歡迎社會力量的參與。
他表示,長城保護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是如何避免人為破壞。他說,目前總體勢頭向好,各類人為破壞事件逐年減少,但仍時有發(fā)生,最主要的是建設性破壞。在日常巡查方面,長城保護員是一支不容忽視、難以替代的力量。國家文物局將以逐層培訓的方式,提升保護員的工作能力。
顧玉才說,雖然與最初相比,近些年的補貼已有較大提高,但相對于其他行業(yè)的志愿者,長城保護員的補貼還是較低。他表示,最理想的狀態(tài)是將長城保護員納入各地的公益性崗位,由政府統(tǒng)一購買服務。但就目前情況,這一問題還不能很快解決。國家文物局正在積極與各方洽商。長城保護員在艱苦條件和惡劣環(huán)境下付出了不懈努力,“國家文物局將努力改善他們的工作待遇,讓他們在享受鮮花和掌聲的同時得到應有的尊嚴。”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說。